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理伦探讨 > 医理纵横 > 正文
编号:12829281
虚实之间话中医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4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75期
中医学理论体系,形而上与形而下,中医之实,中医之虚,中医在虚实之间
     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,有虚也有实。在学习、研究、评价中医学时,一定要处理好虚实之间,亦即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关系,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与标准——

    相较于现代医学,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显得独特——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,却亦有着显著的社会科学的特点,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,因而可以说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、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。它对于人体的生理、病理及治疗,虽建立在记述之上,但更偏重于描述。这就在一方面构成了中医学的鲜明特色,而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习、认知中医学的障碍。

    总体说来,中医学所涉及的内容都在虚实之间。弄清其虚与实,对于正确理解、准确把握中医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中医之“实”

    毋庸置疑,中医学起源于对生命体的直接观察。古人通过观察做牺牲的动物,及因战、刑或病死亡的尸体,大致了解了人体内外的形态结构。如《灵枢·经水》言:“夫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,其死,可解剖而视之。其脏之坚脆,腑之大小,谷之多少,脉之长短,血之清浊……皆有大数。”再如《灵枢·肠胃》与《难经》,分别详述了消化道、心、肺等的长短大小和重量。由此可见,古代关于人体结构的本始概念都是建立在解剖基础之上的。

    清代医家王清任更是认识到:“治病不明脏腑,何异于盲子夜行?”他多次到乱葬岗中和刑场观察人体的内脏结构,并著成《医林改错》,纠正了许多古籍中关于人体的错误记述,并勇敢地主张依据新的解剖知识来修正中医的脏腑。近代医家朱沛文提出汇通中西医学可以“形从洋,理从华”,实际上是肯定了西方解剖学对人体器官的认识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434 字符